南苏丹:全球最年轻的国家,气候湿润,原始贫穷

南苏丹共和国(Republic of South Sudan),是全球最年轻的内陆国家。
南苏丹气候湿润,资源丰富,是干旱非洲少有的水草丰美,鸟语花香的人间天堂。

一、南苏丹国家概况
建国时间:
2011年7月9日,原苏丹分裂,南苏丹独立建国,至今不足14年。
国土面积:
约64.4万km²,位居非洲国家面积第19位。
全国人口:
约1,200万。这是2021年联合国的估计数字,由于内乱,无法开展人口精准统计。
首都:朱巴(Juba),位于南部靠近刚果、乌干达边境,白尼罗河岸边,人口50万。南苏丹政府计划迁都,新首都是区位较好的中部城市拉姆塞尔(Ramciel)。
二、自然地理地貌
- 主要河流与丰富水资源
南苏丹是尼罗河流域南部核心积水区,尼罗河源头白尼罗河(White Nile)纵贯全境,是南苏丹的经济、交通、社会发展大动脉,南苏丹的母亲河。白尼罗河两岸河谷,是南苏丹的历史、人文核心区域。
白尼罗河的重要支流包括:
- 加扎勒河(Bahr el Ghazal):
南苏丹西部主要水系,流经苏德沼泽。
- 索巴特河(Sobat River):
东南部支流,白尼罗河上游主要水源。流域内有热带雨林,雨季来临,河流水域大幅度扩展。
- 苏德沼泽(Sudd):
非洲东北部湿岛,全球最大淡水湿地,面积达3万平方公里,雨季可扩展至13万平方公里,是非洲大陆东南部的重要生态屏障,热带生物栖息地。
- 地形地貌
- 北部平原:
主要是热带草原、稀疏林地,地势平坦,全国主要畜牧区。
- 中部沼泽:
苏德沼泽区,水网密布,通行困难,短期制约南苏丹经济发展。
- 南部高地:
与乌干达、肯尼亚接壤,属于伊马通山区(Imatong Mountains)。
基涅提峰(Kinyeti),海拔3,187米,是南苏丹最高峰。
- 东部丘陵:
位于埃塞俄比亚交界处,为火山岩丘陵地带。
- 气候与降水
- 气候类型:
热带草原气候,全年高温,全年分旱雨两季。
- 全年温度:
靠近赤道,高温多雨,年平均气温27-30°,4-5月极端高温,可达45℃,炎热潮湿。
- 丰沛降水:
全国南北降水量差异显著。南部赤道附近,年降水量1,200-1,800毫米,向北逐步递减,低至600毫米。
雨季(4-10月)降水量占全年90%,水利设施不足,洪涝灾害严重。
三、社会人文
- 复杂众多的民族构成
全国有60余个民族,主要分为尼罗族群(占人口80%),少量阿拉伯裔:
- 丁卡族(Dinka):
最大族群,占全国人口的35%-40%,属传统游牧民族,以牛群数量,象征财富地位。
- 努尔族(Nuer):
第二大族群,占全国人口15%-20%,擅长渔业、农耕。
- 希鲁克族(Shilluk):
保留古老君主制,民族文化保存完整。
MK体育恩波利合作伙伴- 其他族群:
巴里族、赞德族、托波萨族。
- 语言宗教
- 官方语言:
英语,通用阿拉伯语,属于方言朱巴阿拉伯语。
- 宗教信仰:
60%信仰原始民族宗教,30%信仰基督教,少量信仰伊斯兰教。
- 独特的风土人情
- 牛文化:
牲畜,特别是牛,是财富象征,结婚时,需要支付数十头牛作彩礼。
- 身体装饰:
部族成员通过面部疤痕,如努尔族的额头纹,珠饰,传递身份信息。
- 传统舞蹈:
丁卡族的“牛角舞”,努尔族的战舞,都具有强烈仪式感。
- 饮食文化:
主食为高粱粥(Asida),配菜为芝麻酱、野菜,肉类多在节庆食用。
四、历史沿革
- 前殖民时期(19世纪前)
尼罗河盆地,自古为游牧部族活动区,丁卡、努尔等族,很早就在这里建立了松散的部落联盟。
16世纪,出现希鲁克王国,沿白尼罗河两岸,建立集权政体。
- 殖民时期(1898-1956)
1898年,南苏丹成为英埃共管苏丹的一部分。英国在苏丹实施“南北分治”政策,严格限制阿拉伯文化向南传播。
1947年英国推动的《朱巴会议》,决定苏丹南北合并,为苏丹独立后的南北冲突,埋下历史隐患。
- 第一次苏丹内战(1955-1972)
南方军队哗变,引发苏丹内战。
1972年,南北双方签订《亚的斯亚贝巴协议》,赋予苏丹南方自治权。
- 第二次苏丹内战(1983-2005)
苏丹政府推行伊斯兰化,导致苏丹人民解放运动(SPLM)成立,约翰·加朗开始领导武装斗争。
2005年,《全面和平协议》(CPA)签订,规定南方有6年过渡期,过渡期结束后,举行全民公投。
- 独立建国(2011至今)
2011年1月,全国公投。公投结果,98.83%的南苏丹人民独立。7月9日,南苏丹正式建国。
2013年,爆发基尔总统与马沙尔副总统的派系冲突,开始持续内战。
2020年,基尔总统和玛莎尔副总统达成和解,组建联合政府。地方武装冲突继续蔓延,仍未完全平息。
五、社会经济现状
经济结构:
石油产业,是南苏丹最重要的经济支柱,石油工业占GDP60%,占财政收入98%。
南苏丹的油田,多集中在北部边境争议区,开采输送,面临巨大地缘政治风险。
- 人道危机:
联合国2023年数据显示,由于连年战乱,极端贫穷,南苏丹约700万人,需要提供粮食援助,200万人流离失所。
- 基础设施:
南苏丹基础设施严重不足,国内交通极其落后,全国硬化公路不足200公里。多雨的季节里,80%地区,车辆无法通行。